天博綜合app網站登錄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等七部門關于印發貴州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近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貴州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求到2025年,全省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得到進一步管控;重點園區地下水污染趨勢得到基本遏制,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貴州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2023年3月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強化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貴州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制定本規劃。
“十三五”時期,貴州省深入貫徹習生態文明思想和習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實施《貴州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控制,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
土壤污染防治多部門聯動機制、協調推進和調度考核機制基本形成。2020年完成國家下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總任務1039.35萬畝(其中安全利用類任務834.75萬畝,嚴格管控類任務204.6萬畝),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超額完成《貴州省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和凈土保衛戰確定的目標任務。順利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基本查明我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完成2227個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地塊基礎信息采集、風險篩查及典型地塊布點采樣監測,確定地塊環境風險等級,建立優先管控名錄。完成全省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實施分類管理。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對204個納入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的地塊開展調查,將75個地塊納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確保130萬平方米疑似污染地塊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強化土壤污染源頭管理,按年度公布《貴州省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截至2020年底,已將201家企業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監督企業落實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措施;排查整治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污染源,將29個污染源納入排查整治。建立貴州省土壤信息化管理平臺,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形成。銅仁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十二五”以來,全省累計投入土壤污染防治資金22.21億元,實施了土壤污染防治相關項目188個,歷史遺留重金屬廢渣治理率達到87.8%,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貫徹落實《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全省2051座加油站共7036個地下油罐完成雙層罐更換或防滲池建設。持續開展地下水污染現狀調查評價,基本掌握12.3萬平方公里1:25萬比例尺區域地下水質量。完成1926眼廢棄井封井回填。地下水監測點位不斷優化,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位409個。
農村環境整治穩步推進。截至2020年底,累計完成3027個行政村農村環境整治。各地編制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并組織實施,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8175套,日污水處理能力約20.73萬噸,建成配套污水收集管網8961.91公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行政村4202個,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2%,圓滿完成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2020年底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行政村覆蓋率94.4%以上,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無序排放得到有效管控和治理;養殖業、種植業污染得到有效防控,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6.44%,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99.57%;化肥、農藥持續減量增效天博綜合app網站登錄。農業農村環境監管能力進一步提高,村民參與農業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農村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六盤水市、畢節市等部分區域因地質高背景導致農用地鎘“超標”嚴重,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類耕地劃定面積過大。貴陽市、黔東南州、黔西南州等地部分地塊因存在地質高背景,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不滿足開發利用要求,制約了土地的開發利用。
我省喀斯特地貌特征顯著,地下水埋藏較深,地下水污染較隱蔽,化工集聚區、垃圾填埋場、危險廢物處置場地下水污染風險尚不明確。六盤水市、畢節市、銅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局部區域因歷史上煤礦、硫磺礦、銻礦、錳礦等開采導致地下水污染,形成礦井涌水對土壤和地表水產生影響,目前尚未探索出適宜巖溶山區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術路徑和方法。
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涉鎘行業企業需進一步篩選和完善;部分企業有毒有害物質跑冒滴漏、事故泄漏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隱患沒有得到根本消除,污染隱患排查、自行監測等法定義務落實不到位。部分污染源周邊地下水污染擴散趨勢未得到有效控制,地下水環境質量存在惡化風險。
農村環境整治存在明顯短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低,約90%的行政村還需接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已整治地區成效還不穩定。現有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差,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資金投入嚴重缺乏,長效機制不健全,治理成效不明顯;農村生活垃圾和農業廢棄物處理處置機制尚不完善;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方式不規范,養殖生產布局需進一步優化。化肥農藥使用量偏高,部分地區地膜殘留量大等問題突出。
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人員設備不足、監測和執法能力不足,難以滿足監管需要。部分地方對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土壤環境準入管理認識不一、責任落實不到位,部門聯動、信息共享等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尚不健全。土壤和地下水治理修復、風險管控和二次污染防治缺乏有效的環境監管手段。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尚不清晰,區域土壤地質背景調查工作尚未開展,建設用地土壤砷等元素地質高背景邊界不清晰。
以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以“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為總目標,以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為總路徑,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總抓手,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治理,堅持強化監督、依法治污,解決一批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居環境安全、地下水生態環境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努力建設貴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到2025年,全省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得到進一步管控,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鞏固提升;重點園區地下水污染趨勢得到基本遏制,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注:1.重點建設用地指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所有地塊。2.地下水國控點位V類水比例指國家級地下水質區域監測點位中,水質為Ⅴ類的點位所占比例(2020年考核點位33個,十四五考核點位為37個,因考核點位數增加,2025年目標較2020年對應提高了2.1%)。
3.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是指生活污水得到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數占行政村總數的比例。
嚴格控制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污染物排放。2023年起,在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集中、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耕地集中的畢節市赫章縣,執行《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顆粒物和鎘等重點重金屬特別排放限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以及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管理有關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排放鎘等有毒有害大氣、水污染物的企業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納入大氣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的涉鎘等重金屬排放企業,2023年底前對大氣污染物中的顆粒物按排污許可證規定實現自動監測,以監測數據核算顆粒物等排放量。(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排查整治涉重金屬礦區歷史遺留固體廢物及河道底泥。以市(州)為單位,全面開展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耕地集中區域周邊重有色金屬、硫鐵礦等礦區歷史遺留固體廢物及河道底泥排查,明確歷史遺留固體廢物環境風險,圍繞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目標,建立礦區歷史遺留固體廢物風險管控與治理修復臺賬,有序開展風險管控及修復治理。(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以貴陽市、六盤水市、畢節市、銅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突出的18個縣(市、區)為重點,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途徑識別和污染源頭追溯,探明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為耕地土壤污染精準科學防控和安全利用提供基礎數據。(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嚴格建設項目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涉及有毒有害物質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新(改天博綜合app網站登錄、擴)建項目,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提出并落實防腐蝕、防滲漏、防遺撒等土壤污染防治具體措施。(省生態環境廳負責)
強化重點監管單位監管。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將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防治義務載入排污許可證,全面落實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報告、污染隱患排查、土壤(地下水)自行監測、設施設備拆除污染防治要求,2025年底前,至少完成一輪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隱患排查“回頭看”,動態更新污染源整治清單。定期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環境監測。對已查明用地土壤嚴重污染的企業,督促落實必要的污染源隔斷、污染區域阻隔等風險管控措施。(省生態環境廳負責)
推動實施綠色化改造。鼓勵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因地制宜實施管道化、密閉化改造,重點區域防腐防滲改造,以及物料、污水管線架空建設和改造。聚焦鉛、鎘、汞污染,推動畢節市赫章縣、銅仁市萬山區、黔東南州臺江縣等地重有色金屬采選及冶煉、涉重金屬無機化工行業企業升級改造,鼓勵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和提標升級改造,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切實加大保護力度。依法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在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不得規劃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加強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管,從嚴查處向農田施用重金屬不達標肥料等農業投入品行為。在糧食主產區,實施強酸性土壤降酸改良工程。(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全面落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十四五”期間,每年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年度工作計劃,明確行政區域內安全利用類耕地和嚴格管控類耕地的具體管控措施,以縣(市、區、特區)或市(州)為單位全面推進落實。在畢節市、銅仁市、黔西南州等地選擇一批受污染耕地面積較大的縣(市、區)開展農用地安全利用示范。對安全利用類耕地,分區分類探索實施安全利用技術和農作物種植推薦清單;對嚴格管控類耕地,依法采取風險管控措施,探索劃定特定農產品嚴格管控區。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開展耕地生產障礙修復利用,到2025年,耕地生產障礙修復利用面積累計不少于50萬畝,其中聯合攻關區面積不少于0.8萬畝,集中推進區面積不少于19萬畝。沿用貴州省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指導委員會專家組及技術組成員,加強對各市(州)農用地安全利用及嚴格管控的工作指導。加強糧食收儲和流通環節監。
同類文章排行
-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之原位生物通風
- 34℃!34℃!山西飆升!史上最熱夏天要
- 土壤石油污染修復技術——生物通風
- 土壤修復技術之土壤異位淋洗技術 - 土壤
- PM25年均濃度顯天博綜合官方app下載
- 地下水綜合治理TB天博網址
- 英特科技開啟申購 換熱器“智造”助力碳中
- tb天博體育官網入口生物多樣性為何在這里
- 河道治理的綜合措施
- 碳中和 - 能源界
最新資訊文章
- 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 全省推進會介紹
- 天博綜合app網站登錄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等
- 平頂山市市長李明俊調研市區河道綜合治理工
- 土壤石油污染修復技術——生物通風
- 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中央、國務院重磅發文
- 李建中: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
- 三原縣獨李鎮:多措并舉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
- 總投資近4000萬!上海市嘉定區一土壤及
- 天博體育官網登陸貴州完成7個國家級地下水
- PM25年均濃度顯天博綜合官方app下載
- 污染土壤修復技術之生物通風(BV)
-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之原位生物通風
- 2023六五環境日丨我的環保故事:“典”
- 湖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計劃(2023
- 碳中和:融資凈償還5308萬元融資余額1
- 修復昔日荒廢礦山 培育特色辣椒產業
- 氣候變化有哪些
- 英特科技開啟申購 換熱器“智造”助力碳中
-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印發袁店一井煤礦礦山
- 天博體育登錄入口官網海外new thin